分類:音樂遊戲與樂器活動

除了按壓扭或包裝防撞,氣泡墊也能成樂器

家人互動玩樂器可以不拘泥於使用樂器,我們身邊有許多可回收再利用的東西,像是回收包裹會用到的氣泡墊。

音樂互動可以很彈性,即使一拍拍的拍手也是聲音節拍,在連續下後停下,可想成連續走路/說話後的休息。

不需要限制形式或方式,或花大錢買樂器,家人互相欣賞彼此間的靈機一動與跟從,神來一筆,都可能讓整體音樂互動更有趣。

家人小孩一起玩,喚醒音樂兒睡美人,讓眼前小孩帶領,我們先一起跟隨他們,以他們為中心。我想,重要的是家人一起加入互動,一起玩。

有機會也在家試試看吧!

另類敲奏樂器方法讓個體投入與學習動機變得不一樣

我喜歡音樂治療的彈性,因為不需要固著於{正式}敲奏方式,先以個體能力所及或喜好開始。我也一直很喜歡利用音樂活動結合其他元素來擴展活動多元性外,也能觀察到個體是否已具備或需要努力的目標。也因為這樣,我會看到意想不到且令人驚艷的隱藏能力,就像原來小Z丟接乒乓球很厲害。

繼續閱讀

鍛鍊大腦|認識C大調音階在鍵盤上的位置

多種旋律樂器多是八個音,C大調可以被運用機會多,顏色可對應到手搖或手拍的旋律鐘,也可以用在彩虹顏色的音磚,也能直接在鍵盤上貼上圖檔中的顏色。

音名與唱名的不同在於: 音名是固定不變,唱名會因為首調概念而改變,帶著個體認識音名與唱名。我都會說,音名是音的名字,唱名是音的小名。

繼續閱讀

{樂理遊戲化} 感官搜尋不只是注意力功能,在生活上與學習上扮演種演的角色 。

搜尋非關搜索,但都有個搜,一種尋找的意涵 ~

上一篇提到認知心理學提出注意力四種功能,這篇來談談其中之一的搜尋能力。甚麼是搜尋能力,而當聽到『搜尋』會連結到那些人事物,會連結到可能的相似名詞,像是google一下資料、搜索票、人肉搜索等,而這其中的共通性是甚麼呢?

繼續閱讀

這次我們用作曲軟體進行互動,建構學習力

這幾年一直在想學音樂是否等同一定要學樂器,是否要彈奏樂器才算是學音樂呢?

對我而言,樂理與音樂素養相關科目都是學習音樂的重要基石,尤其樂理應該是習得音樂的最基礎知識 。

過去樂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學樂器者對樂理一問三不知,有時也會遇到家長認為寫樂理浪費時間,為什麼不好好上樂器課程就好,寫甚麼樂理呢?

樂理知識應該所有樂器的基礎,視譜、讀譜、算拍子、理解音樂中的旋律與節奏都是樂理知識的一環。而且,不管是視譜、讀譜、算拍子,還是理解音樂中的旋律與節奏,這些需要個體的聽、說、讀,也需要認知、精細敏捷與動作協調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