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隨想] 利用音樂治療活動讓特殊需求者能輸入-輸出-反饋循環中提升能力

輸入、輸出與反饋是個循環,可套用到特殊需求者的復健歷程,也能從中看到早期療育中的每環節對學齡前幼兒的影響性與重要性。

讓大腦處理與連結成有意義的知識過程,幫助我們把新資訊或技能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提取自如,需要反覆的輸入、輸出與反饋(如圖1)。如果我們只是被動的接收,卻沒有重新整理與理解,這些資訊只會是聽在耳裡與看在眼裡的聲或文字,沒有產生有意義的連結。又或是說,所留存是外來資訊,而未重新融入為自己的內在知識,而新技能更是如此。

圖1 大腦輸出歷程,改變自《最高學以致用法,P31》(樺澤紫苑)

就像《最高學以致用法》作者樺澤紫苑在書中表示,他習慣在看完電影之後,會找一家咖啡廳花半小時的時間在筆記簿上重新做整理。我想樺澤紫苑的輸出形式與質量能有效多元又迅速,與其周而復始的自我練習有關。換言之,樺澤紫苑不是單向輸入所見所聞所知的外在資訊,而是會再經由大腦理解後的重新整理,內化成屬於自己的智慧。因此,大腦中的知識隨時都能輸出與輸入步調同步進行。

重要一提的是反饋是持續與反覆發生如同圖2的過程。同時,這也是讓我們有調整的機會,有品質的學習也能從這過程中逐漸建構、調整與累績。

圖2 大腦訊息輸入輸出循環

以特殊需求者的復健歷程為例,當相關專業人員為特殊需求者設計復健目標與執行活動時,需要看到特殊需求者在活動中得執行反應(輸出),才能確定目標是否對特殊需求者太難,是否有要調整的方向?

以大範圍看早期療育歷程為例(圖3),醫院聯合評估的結果關係到診斷,這會是療育課程的參考值,療育課程過程的習得也會再度影響到聯合評估複評結果,而這一切都會牽動著未來。

圖3 輸入輸出學習圖在早期療育

圖4是在執行目標性音樂活動觀察特殊需求者輸出反應作為說明範例,而這對接受早期療育的學齡前幼兒是重要的。該活動目的是協助特殊需求者的聽覺處理與抑制控制能力,個體在此活動任務是持續跟從目標聲音,排拒干擾聲音。所以,我在這個活動過程中需要針對當下的觀察,視其需求作立即性的調整,這也是現場音樂重要的原因之一。

圖4 音樂治療師在執行目標音樂活動觀察特殊需求者輸出反應

總結,學習不是單向,習得需要輸入-輸出-反饋多項且循環,尤其每次微輸出對早期療育幼童更是必要因為這樣才能知道評估與目標設定方向是否相符合活動設計的適切性,及特殊需求者在過程中的習得與問題。



實體書:
注意力交響樂:運用音樂活動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4628
注意力交響樂:學習手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4634?loc=P_br_r0vq68ygz_D_2aabd0_C_2
作者: 蕭瑞玲, 孟瑛如
出版社:心理

電子書的網址:
63140《注意力交響樂:運用音樂活動改善孩子的注意力》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175941
63141《注意力交響樂:學習手冊》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175943